笑剧一度成为梵语戏剧早期最流行的类型并随着社会动荡不断传承

2024-09-13 17:38:2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笑剧一度成为梵语戏剧早期最流行的类型并随着社会动荡不断传承印度古典戏剧起源甚早,因其剧中主要人物大多使用梵语,通常称为梵语戏剧,其剧本创作和舞台表演在公元前后发展为成熟复杂的艺术形式,成为继古希腊戏剧之后另一独特的戏剧艺术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至迟在公元前二世纪,印度已存在戏剧表演。波你尼的《八篇书》和钵颠阇利的《大疏》中都有涉及戏剧的记载,特别是《大疏》中使用的某些语法形式可以看作戏剧存在的证据。波你尼大约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钵颠阇利为公元前14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公元前二世纪古印度已出现戏剧表演。

  成书于公元前后的梵语戏剧学论著《舞论》,对梵语戏剧的创作和表演做出了全面总结,作为理论总结的实践基础,梵语戏剧的创作和表演艺术在《舞论》成书之时必然已相当完善成熟。现存最早的梵剧剧本为公元一、二世纪的佛教诗人马鸣创作三部戏剧残卷,已经是成熟的梵剧形式。《舞论》将梵语戏剧划分为十种类型,称之为“十色”,分别为传说剧、创造剧、神魔剧、掠女剧、争斗剧、纷争剧、感伤剧、笑剧、独白剧和街道剧,各剧种题材与长度不一,情节的复杂程度亦各不相同,涵盖了梵语戏剧不同层次的各种表演类型。其中传说剧和创造剧梵剧从史诗和传说中汲取营养,结构完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富于各种情味,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娱乐性,是一种文人参与创作后形成的成熟复杂的戏剧形式。

  《舞论》成书之时,这两种类型已被视为全能型的戏剧,到胜财的时代,传说剧更超越其他戏剧类型成为“一切戏剧的原型”,是其他戏剧类型所效法的对象。公元七、八世纪期间,梵语戏剧达到鼎盛,涌现出跋娑、迦梨陀娑、首陀罗迦、戒日王、薄婆菩提、毗舍佉达多和婆吒·那罗延等众多才华出众的剧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剧作,其中大部分为传说剧和创造剧。与这两种戏剧类型相比,这一时期其他梵剧类型流传下来的剧本不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创作于公元六、七世纪的两部笑剧《尊者与妓女》和《醉鬼传》。笑剧滑稽幽默,情节简单,可以看作梵语戏剧中的小戏,上述两部作品是这一梵语戏剧类型的典范之作,对于梵语戏剧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公元八世纪之后梵语戏剧的创作逐渐僵化,题材单一,大多取材于两诗。期间虽出现了王顶、牟罗利等富有才情的剧作家,但其文学性安博体育、艺术性和戏剧性都很难企及昔日的巅峰之作。大多数剧作家的作品则流于平庸。十世纪之后出现的隐喻性剧作,将哲学概念拟人化,更加与舞台表演脱节,背离了戏剧的创作规律,进一步造成了梵语戏剧创作和表演艺术的衰落。公元十二世纪之后由于、文化等领域的大动荡,传说剧和创造剧这两种梵语戏剧的核心类型因失去生存的土壤而逐渐消亡。笑剧和独白剧等小戏在十二世纪至二十世纪仍陆续有剧本问世,并在节庆中上演,尽管其格调亦趋于庸俗,但传承并未中断。如今仍在印度南部地区演出的库提亚特姆成为传承至今的梵剧遗存,部分保留了包括这两种戏剧类型在内的古典梵剧演出形式。

  滑稽与笑是人类重要的感性需求,一种自然而然、发乎于内心的愉悦。对这种愉悦的激发成为演员通过戏剧表演吸引观众,从而获得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笑剧为代表的滑稽戏表演之所以一度成为古印度流行的戏剧形式,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在古印度文化传统中,谐谑戏笑被看作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深受各阶层的喜爱和推崇,甚至成为贵族教育的组成部分。

  这样自上而下推崇歌舞戏笑的风气大大推动了滑稽戏的繁盛,使之成为古印度戏剧的重要形式。笑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氛围之下,一度成为梵语戏剧早期最流行的戏剧类型,并凭籍强大的生命力,在文化巨变造成的社会动荡中传承不绝,将梵语戏剧的星星之火保存至今。由于受结构、主题及风格的限制,笑剧只能是一种简单短小的滑稽戏,并不具备传说剧或创造剧这两种大戏复杂完整的剧情。随着大戏的发展,笑剧的某些情节也逐渐被纳入大戏之中,成为剧中轻松幽默的调剂和推动剧情发展的插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