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研读——王志成讲解《瑜伽经
研读——王志成讲解《瑜伽经)的意思是闭上眼睛,观察自己的内在自我。通过这样的实践,瑜伽士能够深深地专注于择神上。布赖恩特(字面意思是自学,但更普遍的意思是研读经典。在早期吠陀时期,它包含复述念诵吠陀,直到记住。由于帕坦伽利对于一般的神灵具有警惕性,提醒瑜伽士不要在意这些神灵的力量,因为一旦陷入那些“力量”,对瑜伽士是一种障碍。所以,布赖恩特断言,人们选择的崇拜之神应该是自在天,而非一些诸如吠陀小神。布赖恩特还进一步推出,帕坦伽利是毗湿奴传统的或希瓦传统的。帕坦伽利的自在天和一般宗教的至上神很不一样,因为在他这里,自在天并不是世界的创造者,并不干涉人,是一种特别的原人。
所以,从帕坦伽利的角度看,研读应包括研读吠陀经典以及念诵唵曼陀罗。通过研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明白道理,让我们具有分辨能力,知道什么是真我,什么是非我。通过研读,我们可以和至上的真理建立起连结。在这一点上艾扬格比较理性,他说:“研读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从身体表层开始,穿越内在的鞘,走向观者;另一条路是从观者走向身体表层。尽管意识存在于体内,但它需要通过习练体式和调息来接通,在习练中,智性充当一座连接身体觉知与内在核心的桥梁。唯独这连接的智性带来身体、心意与灵魂的和谐,以及与至上灵魂(iṣṭadevatā,择神)的亲近。”
的邱显峰先生的解释更是理性,值得重视,他说:“本节里所谓的与神祇沟通,指的是透过研读圣典,明了经典的旨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圣者或神祇的心,并进而与之做心灵的沟通交流,因为一位圣者所著的圣典,代表他的心音和境地。但研读圣典的最终目的是在了悟真我安博体育登录入口、了悟至上、融入至上。”
帕坦伽利强调研读明理并切实实践,目标是走向解脱,达到永久的三摩地。从阿育吠陀瑜伽的角度看,研读经典可以和至上的自在天连结,并走向至上的解脱。但它也充分肯定了经典阅读以及念诵唵曼陀罗的更具体的意义。
对于普通瑜伽修习者来说,研读经典可以理解至高的道理,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用以指导日常的人生。大部分人并不是在今生求解脱,而是渴望更好的生活。这个更好的生活涉及身心的健康和人生的繁荣。经典研读,可以为这样的人生提供指导。但过分强调解脱的经典并非如此。所以,像《瑜伽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和演绎。一是完全解脱主义的,不去关注日常生活的繁荣和发展,而是一味地关注解脱。这在今日大众化的瑜伽世界,很少人如此实践。另一是关注瑜伽的解脱,让《瑜伽经》成为解脱的指导,但同时不排斥对身心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印度传统文化中所提出的财富、正义和快乐的追求。而在世俗的追求和解脱的追求之间,通过经典的演绎达成一种协调。这一思想本质上正是吠陀传统所肯定的。
曼陀罗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曼陀罗具有不同的功能。即便是唵曼陀罗,也可以有不同意义的运用,并非一定走向解脱的。关于曼陀罗,我们专门有一章讨论。这里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