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2024-07-04 02:26:3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对你们有所帮助,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学习吧。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对你们有所帮助,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学习吧。

  释遁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九(之上):言「此谛现观,声闻、独觉、能观唯有诸蕴可得」者︰是相见道。「除诸蕴外,我不可得」者︰是无相见道。亦可︰此二并相见道,以别观苦谛为无我。言「数习缘生诸行生灭相应慧」者︰此集谛观。「修习异蕴补特伽罗无性见故」者︰此据灭、道、二谛观也。以大乘说︰灭道谛下,皆有萨伽耶见。十六行外,别以有漏无我行、观于灭道,以为无我。不尔,还就集谛、苦谛、消此两句。「发生如是圣谛现观」者︰相见道。基云:言「若能引无漏智」者︰非有漏加行智。云何是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不缘无为涅盘耶?义曰:论云︰不正是缘涅盘智,此能引无漏智缘涅盘。亦说︰此加行、为此中收。论文云「数习异熟蕴补特伽罗无性见故」者︰即︰数习离蕴外、无我见也。测云:「若无漏智」者︰是见修无学智。「若能引无漏智」者︰是七方便智。「若无漏后得智」者︰由无漏观所引后得智。谓三心见道、十六心见道等。若依《对法》有三重见道︰一、无相见道。二、三心见道。三、十六见道。就此「无相见道」︰若约二乘︰此观人空真如。若约菩萨︰双观人法二空真如。「三心见道」说不同︰一云︰约无相观义、必具真见,后十六心、是相见道。若依此说,于三中︰二乘见道︰唯有二心,无第二、法假缘智。前一︰无间道,后一︰是解脱道。菩萨具三心︰初一、人空无碍道。第二、法空无碍道。第三、人法二空解脱道。一云︰人法二执、见道所断,皆有两品。谓麤细。初之一心︰断人执麤品。第二一心︰断法执麤品。第三一心︰双断人法二执细品。一云︰是后得智。就中义说︰一云︰「三心」是菩萨见道。 「十六心」是二乘见道。一云︰二乘、菩萨,皆有三心、及十六心。虽有两释,后说为胜。所以知者?《瑜伽》云︰由此三心、生十六心。故知︰一人具作三心、及十六心观。就「十六心」中︰法智、类智,两处不同。若依《对法》观三界四谛真如理,名为︰法智。即观前智,名为︰类。若依《瑜伽》一云︰相同〈萨婆多〉等。缘欲界四谛,名为︰法忍法智。缘上四谛,名为︰类忍类智。一云︰可同《对法》。勘问︰何故两论不同?三藏解云:入道之人,有其二种︰或有依《对法》所说十六心入见道者。或有依《瑜伽》十六心入见道者。就实为论、具有二种,《瑜伽》《对法》各据一边,故不相违。又解︰总约诸心心所、辨见相有无,合有七释。一云︰一切心心所、皆有相见。二云︰皆无。如安慧等。三云︰无分别智、二分俱无,余心心所、俱有。四云︰二智俱无见相,余皆具二。其后智、如说有义、俱无,离二取故。五云︰无分别智、见有相无。后智、二分俱有。即是护宗、及《佛地》第三正义。六云︰正体二分俱无,后得有见无相。七云︰正后二智、皆有见无相,余皆具有。

  然,护义︰但无分别智见有相无。余心心所二分俱有故。 《瑜伽七十三》云︰说无相,取不取相故。而《观所缘》云︰「带彼相起,名︰所缘」者︰说带相言,有其二义︰一、带影像相故,名为︰带相。二云、挟带体相故,名︰带相。无分别智,虽无所带影像相分,然即挟带真如相起。所以者何?能缘见分、不离真如,是内证故。约有一心见道、及说三心为真见道中,三藏:总述二十五释︰谓顿断十一、渐有十四。虽有诸说,护宗︰顿断一品。第二师说︰非有二心。所为正宗、事究竟时、共相等故,总说一心。二心非一,名︰多剎那。或可三,加︰胜进道。故不相违。今解︰二十五释、犹未尽理,断一品中、合有渐断。三师说︰准前「应思」,如是总合︰有二十八释。然,宗︰三心见道,是后得智,非正断障。论云「声闻、独觉,能观、唯有诸蕴可得者︰谓声闻、独觉,于诸蕴中,见人空真如。无性菩萨两释不同︰一云︰二乘但观六识,不观赖耶,是故诸蕴、不摄赖耶。一云︰所言二乘不观赖耶,就别相缘。若就共相,无常等观、得缘赖耶。若依后释,通摄赖耶。

  「此谛现观声闻独觉,能观唯有诸蕴可得」,「谛」就是苦集灭道四谛,「现观」就是无分别智,能见到苦集灭道四谛。谛现观是声闻独觉所成就的,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还有辟支佛,这样的圣人所成就的。「能观唯有诸蕴可得」,能观察唯有诸蕴可得,观察我们这个生命体唯有色受想行识。「除诸蕴外我不可得」,唯有诸蕴可得,另外没有我可得,这就叫做谛现观。《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四:「如是唯有诸蕴可得。于诸蕴中,无有常恒、坚住、主宰,或说为我,或说有情。或复于此说为生者、老者、病者,及以死者。或复说彼能造诸业,能受种种果及异熟。由是诸行皆悉是空,无有我故。」

  「如是唯有诸蕴可得」,只有色受想行识可得。「于诸蕴中,无有常恒、坚住、主宰,或说为我,或说有情」,在色受想行识诸蕴里面没有「常恒坚住」,无有坚住地存在;「无有常恒」,不是有永久性的;「无有主宰」,也没有说有一个东西是有主宰力量。「或说为我」,或说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子。「或说有情」或说这是有情,这个有情有常恒坚住主宰的作用,这个叫有情,这个叫做我。现在说修无我观,就是没有这个我。

  「或复于此说为生者、老者、病者,及以死者」,或者说于此色受想行识里边,「说为生者」中阴身去投胎,一剎那间色受想行识现前就是「生」,叫做「生者」。生者的意思就是它是色受想行识所生之法的主体者,它是能生的。「老者」身体衰老了,「病者」说这个时候病痛了。「及以死者」。

  「或复说彼能造诸业」,复说我能造诸业,就是作者。「能受种种果及异熟」,「种种果」是现在所受的果报,「异熟」是将来受的果报。「由是诸行皆悉是空」五蕴本身,不是我、我所有,也不是生者、老者、病者、死者,也不是作者、受者。由这样说有为法皆悉是空,什么理由说它是空?「无有我故」,这里面没有我,生老病死里面没有我,死亡里面也没有我。里面并没有住着一个有情所执着的我。

  延伸阅读《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三:「复次,我者:谓于五取蕴,我、我所见现前行故。言有情者:谓诸贤圣如实了知唯有此法,更无余故;又复于彼,有爱着故。言意生者:谓此是意种类性故。摩纳缚迦者:谓依止于意,或高或下故。言养育者:谓能增长后有业故,能作一切士夫用故。补特伽罗者:谓能数数往取诸趣,无厌足故。言命者者:谓寿和合,现存活故。言生者者:谓具生等所有法故。」

  韩清净《披寻记》:「此谛现观至我不可得者:此中且说唯法如实智相:谓所观境唯有诸蕴,其能观智亦唯诸蕴可得;又所观境无别有我,其能观智亦无别我可得;故能观智,名如实智。此现观位,当知现观边智谛现观摄。依此现观,名谛现观,非现观智谛现观也。」

  「此中且说唯法如实智相」,前面说得四种智慧,一、种就是唯法智。这里说,「声闻独觉能观唯有诸蕴可得,除诸蕴外我不可得」,这就是唯法智。什么叫做「唯法智」?色受想行识里面我不可得,只有色受想行识,而色受想行识也是有生灭变化,还是如幻如化的,这叫唯法智。「此中且说唯法如实智」的「相」貌。「谓所观境唯有诸蕴」,谓谛现观的智慧,观察色受想行识的时候,以色受想行识为所观境,「唯有诸蕴」,只有色受想行识五蕴。「其能观智亦唯诸蕴可得」,所观境只有色受想行识,能观的智慧也还是色受想行识,这就是唯法智。

  「又所观境无别有我,其能观智亦无别我可得」,所观境之外另外没有我可得,「谓所观境唯有诸蕴」,另外没有我可得。印度的宗教,除了以外,的宗教我们称做外道,他们执着有我,在色受想行识里边有个我可得,那样说呢,色受想行识我,就是有六法。佛修学圣道的时候,观察我是不可得的,色受想行识以外,另外没有我可得,色受想行识都是变化无常的,也都是如幻如化的。观察我不可得,常常作如是观,所观的境界就是色受想行识没有我可得,能观察的智慧也是色受想受识,也是没有我,我也不可得,「能观智亦无别我可得」。「故能观智,名如实智」,能这样作观的话,就是真实不颠倒的智慧。

  「此现观位,当知现观边智谛现观摄」,「此现观位」,只有色受想行识可得,我不可得,能做如是观,这是什么阶位?「当知现观边智谛现观」,现观就是根本智,「边」就是根本智的旁边,靠近现观的智慧,那就是后得智。后得智是有分别的,就是在作观的时候知道只有色受想行识,是如幻如化的、非断非常的,另外我不可得,就是有分别的。「此现观位,当知现观边智谛现观摄」,属于后得智的。「依此现观,名谛现观」,现在这里说是谛现观,就是指这个现观说的,就是后得智。「非现观智谛现观也」,不是指根本智说的,因为那是无分别的境界。所以谛现观分两种:一、无分别的谛现观;二、现观智边的现观,那是有分别的。

  「数习缘生诸行」。「数习」,一次又一次地,叫数习。习什么呢?「缘生」,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所生的。「诸行」就是所生的。色受想行识都是变动的所以叫做「行」,色是一大堆,受想行识都是一大堆的,所以叫做「诸」。它们都是变化的、有生有灭的。「数习缘生诸行生灭」,一次又一次地,相续不断地这样子观察因缘所生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生、有灭的,剎那生剎那灭、剎那灭剎那生的,心里面这样观察。「相应慧故」,与这样的道理相应的智慧,常修无常观,就有这样的智慧,所以「能观唯有诸蕴可得」。

  「数习异蕴补特伽罗无性见故」,就是对应「除诸蕴外我不可得」。「数习」和数习表示精进地,精进勇猛地去观察「异蕴」,离开了色、受、想、行、识,没有补特伽罗的我。「无性见故」,它没有体性,只是自己的虚妄分别,智慧就是「见」。常常学习修无我观,所以就会知道「除诸蕴外我不可得」,这是我空观。

  「发生如是圣谛现观」,能够常修无常观、无我观,就会发生如是圣谛现观,如实智就会现起来,就是得圣道了,得无生法忍了。

  韩清净《披寻记》:「数习缘生诸行生灭相应慧至发生如是圣谛现观者:此说唯有法智能生之因,由能数习缘生诸行生灭相应慧为因,是故能观唯有诸蕴可得。由数习异蕴补特伽罗无性见为因,是故能观除诸蕴外,我不可得。缘生法中,唯有诸行从因而生,托众缘转,本无而有,有已散灭,是名缘生诸行生灭。数习此故,能正悟入和合无乖,名相应慧。又缘生行,唯法所显,唯法能润,唯法所润,堕在相续;若离唯法,实无主宰,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是名异蕴补特伽罗无性;数习此故,正见得生。」

  「此说唯有法智能生之因」,这是说「唯有法智」,就是无我智,能现前的因缘。「能生之因」,以此为因,唯有法智就现前了。「由能数习缘生诸行生灭相应慧为因,是故能观唯有诸蕴可得」,由能数习缘生诸行生灭相应慧,以此为因,是故能观唯有诸蕴可得。「由数习异蕴补特伽罗无性见为因」,由数习异蕴补特伽罗无性见,以此为因,「是故能观除诸蕴外,我不可得」,无我观成就了!

  「缘生法中,唯有诸行从因而生」,因缘所生法中,唯有诸行从因而生,一切有变异的诸行、一切法,是从因现出来的,就是从种子现出来。「托众缘转」,还要寄托、要依托的助缘才能出现的。譬如一念分别心,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现前、同时还要有所缘缘、要有所缘境,所缘境是个缘。假设说眼识,还要有眼根,那是增上缘;眼识本身要有种子,就是因缘;还要有所缘缘,就是观察色法为所缘缘;另外还有一个等无间灭意的缘,等无间灭缘,这四缘生诸法。这四缘是同时的,所以是「从因而生」,同时也是「托众缘转」,法是由因缘现前的,色受想行识都是这样生的。

  「本无而有,有已散灭,是名缘生诸行生灭」,色法是因缘和增上缘生,心法是四缘生。「本无而有」,它原来是没有的,有因缘以后,这件事是出现了。「有已散灭」,一生出来以后它就灭了,它不能常住的安博体育。「是名缘生诸行生灭」,诸行都有剎那剎那的生灭。「数习此故,能正悟入和合无乖,名相应慧」,数数地这样学习、这样修止观故,「能正悟入」,就会正确的悟入了诸法无我,和合无乖,能知的智慧和所知的境界就和合,一点也没有乖违,叫做「相应慧」。

  「又缘生行,唯法所显」,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唯是法的显示而已,只是生灭无常的法,由无而有,由有而无,只是法,就是这样的境界。「唯法能润,唯法所润」,法是能滋润,能润的也是法、所润的也是法。润就像水能滋润,法是能生的,所生法也是法,能生的还是法,这表示没有我。「润」就是心在分别,心一分别就润了、就有帮助了、就有成就了。心一分别,分别的就是心心所,同时也有色法。譬如身体,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心动的时候,不全是心,也有色法支持的力量。动了以后,它就造成了一个力量,就是所润,「唯法所润」,贪瞋痴在动就熏成贪瞋痴的种子,戒定慧在动熏习成清净无漏的种子。「堕在相续」,所滋润的力量就入于身体里面、入在阿赖耶识里面,继续存在。

  「若离唯法,实无主宰」,离开法以外,另外没有一个主宰者的。另外有一个我能决定事情,就叫做「主宰」。「宰」有控制、决断的意思;「主」是自在的意思。没有一个离开了色受想行识另外有一个我,我有主宰的作用,没有这回事情。「无有作者,无有受者」,在作因的时候也还是色受想行识,另外没有一个作因的。「无有受者」,在享受果报的时候,也还是色受想行识,另外没有一个我是能受果报的。有我论者认为,造因的时候是我为作者,受果报的时候是我为受者。佛法是无我论,说明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那么是谁呢?就是色受想行识,作也是色受想行识,受也还是色受想行识。「是名异蕴补特伽罗无性;数习此故,正见得生」,常常这样地修习无我观,清净无漏的智慧就现起了。

  谢谢你,阅读了这篇文章。我是教育宝学习顾问王敏,如何选择瑜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瑜伽市场鱼龙混杂,广告铺天盖地,每家机构都把自己包装的天花乱坠,如何选择一家合适的机构?这是很多人都头疼的问题,选错机构不是费钱,而是浪费时间。教育宝始终保持中立客观,累计服务200万用户,致力于连接培训机构和学员,打造可靠、高效、让人放心的一站式互联网学习服务平台,如果你不知道瑜伽机构如何选,那么请让我来帮助你,加我微信:,我会根据你的实际需求,依靠8年从业经验,从海量课程中选择适合您的服务。返回教育宝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教育宝无关。教育宝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当您认为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被侵犯,或者页面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联系客服或致电。

  上班的人群,看电视、手机久了,会诱发肩颈背酸痛的问题,为了让大家在短时间里缓解身体的僵硬和紧张,我为大家精心编排了一套只要有一把椅子,就可以轻松练瑜伽来缓解的好方法——脊柱理疗十三式。

搜索